近几年,北京的园林部门在皇家园林遗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恢复和修缮,在保护皇家园林的同时,也让游客们了解到更多的历史名园内涵。
这座百年建筑群今日的身份不仅是供游客参观的一处古迹,同时还兼有游客服务接待以及图片陈展等功能。由于半个多世纪未进行系统修缮,以及多年使用不当,外务部公所古建损坏情况非常严重。2007年开始,公园经过两年的古建勘察与专家论证,按照历史原貌恢复了这里在清光绪年间的景观。
在天坛公园,刚刚欣赏过皇家音乐的游客们纷纷走出神乐署。这个天坛的附属建筑是明清两代皇家音乐管理机构。随着清王朝覆没,神乐署退出了历史舞台,外来单位也陆续入住其中。5年前,市政府完成居民迁出并重新恢复修缮了神乐署,现在,这里成为中和韶乐展示的场所,每天六场演出让人们领略中华传统文明的魅力。而就在最近5年内公园还完成了回音壁大修以及大型宫殿——斋宫的恢复。[3]
国内外专家对皇家园林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交流。这一次修缮是在1860年和1900年被毁坏以后一次比较大规模的完整的修缮。破坏以后从来没有对游人开放过。修缮完以后呢也将作为北京地区西藏文化的一个展示中心。
新闻广播记者晋旭:召庙修缮工程的启动,标志着北京地区民族文物建筑系统修缮工程的启动。其他的工程有颐和园,须弥灵镜古建筑群,北海万佛楼和大佛寺古建筑群等也都将陆续修缮。
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介绍:下一部我们北海、颐和园都有一些项目启动。可能陆续修缮要起动,这只是十二五计划的一部分,北京涉及到少数民族建设的这些前些年我们一直在进行,像牛街清真寺、东四清真寺,我们一直在开展。[4]
仅2009年一年,皇家园林中已经实施了5项文物保护工程,其中包括历史遗址保护和建筑修缮等。
未来三年皇家园林中的颐和园的四大部洲、须弥灵境,北海的万佛楼、大佛寺以及香山公园的昭庙等古建筑群将陆续进行恢复。随着皇家园林开放面积逐年增加,人们将可领略到更为丰富的皇家园林历史内涵和文化精髓。[5]